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俊霞
我和边疆有缘,1994年我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为科技英语系第一届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申请到内蒙古兴安盟工作了六年。2012年在英国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工作,两年前转业到72886必赢欢迎光临任教,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团队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在克拉玛依我被当地教师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半年的支教经历,让我喜欢上了新疆。所以,当学校再次选派我到新疆大学工作时,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能够履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十分激动。
从接到通知到上飞机只有五天时间,交接工作、安顿家人、整理行李,中间有72小时没合眼。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激动,冥冥之中感觉可以为边疆外语教育发展做些什么。
援疆接力是对口支援最坚实的保障
来到新疆大学,学校组织援疆干部去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看到地窝子里一床床叠成豆腐块的绿军被,补丁摞补丁的绿军装,让刚刚离开部队的我激动万分,突然意识到援疆是我回到地方领到的第一项任务,也是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份礼物。
之后,我去拜访了北外校友沙广辉老师。上个世纪50年代沙广辉老师毕业入疆支边,70年代初自治区在新疆大学创办英语专业,他与其他四位北外同学一起从各地来到新疆大学,在外语系任教直至退休。
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沙广辉老师平静地讲述了他与老伴儿在新疆大学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
离别时,沙广辉老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门口。之后还打电话过来,他说:“谢谢你能来看我,有时间再来家里一起说说话。你能到新疆工作,是对我们这一辈人工作的支持和承认。”听到这里,我的眼泪掉了下来,想想五十年代进疆的他们,长眠在天山脚下的亲人,扎根在新疆的子孙们,我的工作渺若尘土。
2018年来新疆工作时,我认为援疆只是因为西部高等教育落后,需要东部高校来协同。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对援疆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教育的范畴,兴疆固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义更加凸显。援疆是一场接力赛,能跑其中一棒无上荣耀。
全程陪伴是队伍建设最深情的告白
接过接力棒,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呢?这样的接力赛何时可以到达终点呢?我跑起来如何更轻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开展参与式观察,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全院人员结构。一个月下来,心里沉甸甸的。
全院教职工平均年龄41岁,男女比例近1:5,博士比例仅15%,海外学习经历人数仅占27.4%。专任教师中,讲师比例占68%,面临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双重压力,教师的授课任务重,压力也大。
我来的那个学期,学校加快了“双一流”的建设步伐,马上要进行绩效考核改革,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外语老师上有老,下有小。留校时,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留校后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科研一直都离很多人很远。一位老师说自己是“三无”产品:无方向、无方法、无成果。我的心里一揪。
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我深吸了一口气,在双一流建设的奔跑中,我们不应该也不会把任何一位老师落下。在对老师考核的同时,是不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建立校、院、系三级服务体系,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提供支撑,构建一个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
一个月后,我以“一封邀请信”为题,为全院教师分享自己的调研结果,与大家一同分析面临的问题,找到制约教师发展的原因,树立迎接挑战的信心。之后,开始组织“外语教师行动研究工作坊”,帮助教师聚焦教学中的困惑,提出研究问题,搭建研究团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
来自英语专业、俄语专业和大学英语团队的五十多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研究题目进行剖析,相互提问,给出建议,眼看着一个教师发展共同体慢慢建立。我们的群名是“一路同行”,期待一年间,一同体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在改进教学的同时,收获科研成果,突破教师发展瓶颈。就这样,我在新疆开始了与新疆外语教师一路同行之旅。
侯俊霞与团队成员讨论工作。
一年来,工作坊以教师的教研能力发展需求为牵引,专家指导为支撑,积极推进各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的项目,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知识输入和研究指导。通过合作任务,构建学术发展实践共同体,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找到研究的意义,增强从事科研的自信心和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的自豪感。
事实证明,这样的团队是靠谱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疆大学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开始授课,外语教师在信息素养、课程设计、角色转换等方面面临突出问题。为了实现“同质等效”授课效果,我和团队成员将行动研究工作坊搬到了线上,在线针对直播教学中的互动设计、环节监管、课程思政、在线测试和金课建设等展开系列专题讨论,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的教师一同对教学实践展开反思,为抗“疫”做出高校教师应尽的一份力量。
实现梦想是人才培养最长久的目标
在工作坊开展工作过程中,多次听到老师提到学校每年有近千名学生英语不及格。怎么会这样?双一流高校不应该呀!为了寻找答案,我从2019级新生入学开始,为42名少数民族同学讲授基础英语,希望以一个班为窗口了解新疆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大量课堂交互和课后访谈,尽快熟悉每位同学的外语学习水平和需求,调整授课进度。
今年寒假我本来做好了要到42名同学家里走访的计划,疫情突发,留在了乌鲁木齐。直播教学开始后,我发现教育中的不平等更加凸显。我了解到一些南北疆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有的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听课,很难专心学习。最后一节课,我请班上的同学给20年之后的自己写一段话,用意是让大家记住自己的梦想,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许多学生提到他们要过英语四六级、考研、留学、创业或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一方面为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而高兴,一方面也清楚的知道英语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一块短板。作为一名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他们和“未来的他们”做些什么。
援疆期间,我应邀到新疆艺术学院、新疆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为教师和学生做学术能力提升工作坊。在为新疆2019“国培项目”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做培训时,帮助34名南北疆小学英语教师成立了“初心”“彩虹”“阳光”“星际”“宇宙”五个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定了行动研究方案。同时,在分享中我也了解了这些老师的不易。因为基础师资紧缺等原因,许多教师要承担8个班的授课任务,每周24节课,老师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那一刻我意识到英语教师是一个大大的共同体。我目前在课堂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于是,在工作坊之后我建立了新疆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微信群,与老师们及时探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通过课堂和工作坊了解到学生的不易和教师的艰辛,促使我到喀什地区对县乡村十一所中小学进行了走访,了解英语教学现状。
在我们一路同行的队伍里,应该把南北疆中小学老师拉进来,因为她们也是我们外语教师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正是因为有她们的努力,我们的学生离梦想的距离才能更近,帮助学生们实现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同时,只有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夯实了,我们在大学阶段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需要汇聚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我哪能挥手说再见?
回国时,我立下的志向是要成为一名有教育思想的人,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知,让身边的环境发生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援疆让我在为西部外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慢慢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其中,有许多人在帮助我逐梦。
72886必赢欢迎光临的领导专家教授对我提出的各项规划设想给予大力支持,在学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派出五位专家教授担任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学术带头人和主讲教师,通过智慧教室或在线教学平台远程讲授7门核心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讲座近40场。每一次的“没问题”“我愿意”都让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北外后方团队的有力支持,我在新疆工作才能信心满满。
新疆大学各级领导为我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解决我的后顾之忧。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对我的各种奇思妙想大力支持,成为我靠谱的团队,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在每周近20学时的繁重任务下,每晚坚持在虚拟自习室打卡,陪伴三名老师考博成功。
援疆时间到了,但是援疆任务没有结束。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的梦想没有实现,我哪能挥手说再见?(作者: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俊霞)
(责编:韩婷、马亮)